(1)吾名来由-杜甫诗我的祖父颇爱读书。喜欢传统文化的他,尝读四大名著那样厚重的经典;有民族气节、党性的他,也偏爱《三侠五义》那样"忠烈侠义"的小说。我的名字来源,就取自其偏爱的杜甫诗。诗圣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有诗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据《成都武侯祠匾额对联注释》载:"羽毛,比喻人的声望。诸葛亮的名望高人云天,独一无二,万古莫及。"后世多借羽毛来比喻
赵立国,2019年2月10日加入《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被《世界汉语文学》作家协会聘任为东北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文学》北方编辑部编辑,《作家刘国林作文大课堂》讲师,《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速读》杂志北方工作站会员。本人酷爱文学,创作的散文《装出的味道》《永远的怀念》《参观荆州博物馆》《董老蔫儿的悲剧》《观海》《救命的黄豆》《奶奶过生日》《秋天的怀念》《小弟在天堂看着我》等在青鸾文学网发表。其中《冬泳奇观》一文在《速读》杂志获二等奖;在全国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百篇。在祖国的东北角,座落着名不见传的勃利县。在
郝文彦,男,黑龙江省密山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密山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 1980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曾出版过小说、报告文学集《兰剑出鞘》《铁血英华》上下集、长篇小说《东安地区剿匪记》,《抗联英烈谱》以及其他各类文学作品100多篇。每当临近高考的时候,我都会以无限感慨的心情,想起因为我是否可以参加高考而引起的那场十分少见的 争论,尤其是当年的老支书吴大叔,更使我念念不忘。我作为知青下乡接受再教育的时候,也就是1977年的10月23日,我和知青们正在麦地里往场院拉小麦,广播里突然传来国家决定恢复高考的消息,并号
杨品,1958年生于云南个旧(市),当过小工、知青、化肥厂工人、矿工、报社记者、编辑,任过总编室主任、副社长等职务,2018年4月高级编辑职称上退休。热爱绘画、文学、书法。绘画专攻钢笔画。在人民日报、新闻战线、经济日报、大公报、云南日报、边疆文学、滇池、中国摄影报、摄影之友、文化娱乐、当代钢笔画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0多篇(幅)并多次获奖。举办过三次个人画展。正式出版过《杨品纪实钢笔画集》《杨品素描画集》《品读杨品》及新闻随笔集《白纸黑字》等专著。所在地县、市、州、省电视台曾多次对其在钢笔画领域取得的成
于淑轩:吉林省长春市人,汉族,1956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胜春诗社会员。桑榆文学社会员。作品散见于《长春日报》《长春老年报》《诗词文化研究》《胜春集》《辽宁诗词月刊》《诗与远方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会刊》等。有些时候,总是欲言又止。唯有面对稿纸时,才觉得自己内心是足够坦白的,可以将自己该说的话、想表达的情感全部燃烧成文字。一天晚饭后,我拿起放在书架上的相册,翻开第一页就是父亲九十岁生日照,那是在四哥家果园里照的。我们特意选择桃树做背景,因为桃子象征着吉祥如意、健康长寿。桃子又大
洪亮,五十年代出生在福州军营里,七十年代在农村林场锄禾植树,八十年代在国营厂里混饭,二零零零年下岗摆地摊,初中文化,唐诗宋词背得廿四首,文章才发三五篇。自诩:拿起锄头会锄禾,拿起铁锤能打铁,拿起猎枪善打飞鸟,拿起笔杆爱吐蜘蛛丝。 (一) 时代高速电磁列車和谐2001号穿越时光隧道,驶进21世纪新时空,飞逝而去的往日万般良辰美景皆褪色成老黄历了。偶尔有人会记得那过去了的城南旧事,有些东西你表面上看忘得干净净,其实还深埋在你心底,用乾坤密码锁压封着,只待有缘人来"遇洪
我们小的时候,生产队都养着一些牲畜, 包括马、牛、羊,甚至毛驴。马和牛是典型的生产资料,马拉车,牛犁地,一年四季好几个人伺候着。队上马号和牛棚连着,实际上那几头驴也和马在一起混养着。不管马号还是牛棚,从秋天开始,上面就要不停地堆摞饲草,包括麦草、苜蓿、包谷杆子和稻草。因为芦草沟不产水稻,稻草要去米泉拉。光草还不行,还要准备好精饲料,比如麸皮,油渣、玉米和盐巴等,不然一个冬天牲畜熬不过来。记得队上有好几挂马车,一挂马车四匹马,套辕的马最皮实,劲也最大,一车的货物全靠辕马支撑着。前面三匹马,都用套绳相连着,左
黄兴洲,男,1947年9月生,江苏邳州人,退休中学高级教师。喜欢文学创作,邳州市民间艺术协会会员,今古传奇传媒集团速读杂志社江苏邳州联络站站长。写有回忆录《情系桃李》,《杏坛春秋》两本。喜旅游,写一本游记《踏遍青山》。出了四集《邳州速读》文集。自创作品曾经发表于《今古传奇》传统版读者茶座,《速读》,《甘肃民主协商报》,武汉《军休风采》杂志,《邳州日报》,《邳州文化研究》,《邳州大运河文化研究》,各类文艺网站,自己创办《邳州速读》报。六七十年代,大集体生产,农村以生产队为单位,二大娘六十多岁,小脚,丧失劳动
韦献确,广西都安县人,壮族,汉语文学作家协会会员兼江西省宜春市分会主席,东方诗人协会会员。先后于《深圳特区报》、《龙岗报》、《东莞日报》、《广西教育报》、《大鹏湾》杂志等及众多网络文学平台发表文学作品超300篇(首)。认识英很偶然。那年高考后,我匆匆背上行李去往深圳龙岗区坪山镇打工。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进了一家名叫庞利的港资玩具厂。部门里,大都是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花季少年。年青人的心是相通的,彼此年龄相仿的缘故,我很快便与大伙打成一片了。在我进厂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到仓库加班,任务是分拣原材料。管理
吕光,男,汉族,1955年生人,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现巳退休。糸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南疆诗刊记者,烟台市职工文学协会会员,1977年在烟台日报发表诗歌处女作《工人窍门比星多》,先后在山东保险报,驾驶天地,烟台交通安全报,当代,昆嵛,胶东散文年选等报刊发表诗,歌词,散文诗,散文,曲艺等多种文体,1992年在《当代》发表诗歌《爱字歌》莸丷新世纪”杯一等奖,2018年诗歌《童年春节联想》获豫北文学全国大赛特等奖,散文《一瓢面和一把鸡蛋的故事》,获胶东2018年选优秀奖,2018年诗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