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的故乡
作者:耒臿时间:2015-04-04浏览量:
导读:中华民族浓郁的念乡情结,历经几千年的沉淀,早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灵魂深处。叶落要归根,人死要回乡。离乡之愁,思归之渴,已成为中国人亘古而又常新的抒写情怀,这如同生生不息的生命延续一样,从古至今,跫音不断,歌咏不绝。 然而,何为故乡?我试着从学
二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游子讴歌悲叹殷殷思乡念国之情,可谓千古吟不厌,万卷难枚举。
我国最早思乡之作诞生于诗歌总集《诗经》。《小雅•采薇》这样歌吟:“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戍边战士忧伤之心,思乡之情,何等炽烈!
《卫风•河广》如是诉说:“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如今读这诗犹如身临其境,为之所感。反复的诵读,我似乎回归到诗人的久远年代:一位离开家乡的宋国游子,长久寄居卫国,故乡的忧愁一直象蚕丝一样缠绕着他的心,虽然卫国的朝歌与故乡只是隔黄河而相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回乡探视。这一天,他来到黄河边,伫立良久,踯躅不前,凝望着近在咫尺的故乡,却不能归去,他内心焦急如火撩,久积于内心的思乡之愁宛如泄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谁说黄河很宽?一枝芦苇就可以渡到对岸。谁说宋国路很远?我踮起脚就能看到。谁说黄河很宽?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谁说宋国路很远?我不要一个上午就能走到。”
如今的黄河,我们不能不谓之宽广汹涌,相对于春秋时代的交通工具,黄河更无须说有多么危险,然而在诗人眼中,一苇便可渡过,一只小船也容不下,此确实为夸张手法的妙用,但更让我感慨于诗人思乡之情真意切,闻者莫不动容。
屈原感楚国危机而作《哀郢》,“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诗人对故乡至死不渝的深切思念,诗人用生命抒写的爱国情怀,夺人心魄、摧人肝肺,他那悲壮而激奋的思乡之情,爱国之火点燃多少后世志士之薪。
刘邦平定天下,回归故乡沛县,志满得意,感泣而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思乡念国的主题从未在中国的土地上被淡忘,后继诗词不绝于耳。江淹《别赋》,“视乔木兮故里,诀北梁兮永辞”;柳宗元《闻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纳兰性德《长相思》,“风一更,一更,聒碎乡心梦情缘故而成为空谷绝响。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