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国林老师《烧荒火》赏评
乍看《烧荒火》题目,还以为是对当下烧荒引起的气候污染现象的揭露和抨击,但随着阅读的深入,读完整篇文章之后才豁然发现,这是一篇歌咏场面和赞叹人与人之间美好情谊的文章。由此,不得不深深赞叹刘国林老师的写作立意和表达方式以及不凡文笔。
纵观全文,细致赏读,不难发现本文以东北特有的烧荒火为切入点和主线,以烧荒火上各个场面描写为烘托,进而延伸到烧荒火之后的情谊流露,来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内涵。其点面结合,有详有略,主次分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首先谈谈《烧荒火》在写作手法上的细腻。仔细品读会发现,本篇文章字里行间透着温暖而细腻的情怀。无论是对烧荒火的场景描写,还是对烧荒火之后人与人之间美好情谊的渲染和抒发,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并且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不同的修辞手法,将场景和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文章中写到景色的地方:“北大荒人烧荒火,像迎接盛大节目那么隆重,像准备重大战役那么认真。整个北大荒在统一号令下,都在同一时刻动起来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汇成浩浩荡荡的烧荒火大军,开向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原安营扎寨。”又如:“荒火过后,一片坦坦荡荡的墨色绒丝的毯上,从脚下开始,一直铺到天边。双脚踏上去,颤微微的,软绵绵的。回头一瞧,身后已印上一串串玲珑的诗行。在燃过的草地上铺好狗皮、狍皮、熊皮褥子,随势倒下,既温柔,又松软,胜过豪华宾馆的卧床。渐渐的,眼前的一切朦胧了。朦胧在玫瑰色的童话里,朦胧在悠长的梦幻里。”这些都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又沉浸其中。
其次谈谈《烧荒火》在场面描写上的盛大。通读完整篇文章会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气势磅礴,场面盛大,写人也好,状物也罢,刘老师的笔触总是着眼于广袤的场景,展现众多层面,从而给人以立体多元的视觉感受。如在描写:“清晨,荒原在薄雾的轻纱里沉沉地睡着了,也许还做着梦吧?突然,有一线暖色,微微晃,轻轻摇,不动声色地抹上画布来......”这一段,便给人以这般感受。
再次,谈谈《烧荒火》的脉络布局的亮点。一篇好文章,离不开合理有序的脉络布局,它似文章的筋骨,贯穿于整篇。刘老师的这篇《烧荒火》正是如此。这篇文章开篇点题,接着渲染北大荒四月的特点,而后从烧荒火前、烧荒火中、烧荒火后的不同层面,进行写景、状物、写人,情景交融,进而刻画整个烧荒火的独特而别致的风景。可以说独树一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纵观刘国林老师的散文《烧荒火》,可以说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文笔细腻,情感饱满。每每细细品读,都让人赞不绝口,又回味绵长,着实是一篇难得又上乘的散文佳作。相信,有幸拜读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在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记,那便是——情,在北大荒四月间!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