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锦斗乌髻岩的传说
乌髻观音俗姓施,名秀英,因面慈心善,邻里则尊称她“施大娘”。生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六月十九、桃源县福德里金鸡坪(今永春锦斗洪内村)一耕读人家。哇哇落地之时,异瑞纷呈,屋绕紫云,室沁莲花清香。
施秀英美丽聪颖、勤勉贤淑,又常怀恻隐、喜持斋诵佛。原许聘安溪长坑邱家,尚未过门。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十八岁时,临嫁前日随其嫂往飞凤山采摘苦菜,坐于薜萝绕成的藤椅上休憩,圆寂而成佛,施母闻讯赶来,见女儿汗流如注,拿腰巾为她擦拭,红颜忽变,满面光黑。
乡民均感灵异,施、邱两家争要佛身诉诸官府。官即裁定,令将女身投入锦斗“水窟仔”潭中任其自流,流上者归父母,流下者归夫主。女身浮在水面打了几回转,于腰间断为两段,上身漂向上游,下身漂向下游。有一联盛赞其事说:
断躯又化佛,问深潭何致神功撼地?
敬母亦夫,答隆恩方知孝义感天!
两地乡民缅怀施姑娘美德,各以其仙蜕之躯塑黑脸金身的乌髻观音像纪念,所不同的是,锦斗“乌髻岩”,观音佛足隐蔽,而安溪“普陀岩”观音佛足外露。
施女舍身成佛,其未婚夫邱秀才思念深,常登飞凤山巅悲哀地唱道:
鹿走白云间,飞禽过千山。
不见神仙面,双手倚栏杆。
此歌编入了“乌髻岩”百首签诗之中,邱郎泣妻处亦称为“望仙坪”。
施氏从凡人走向佛坛,她留下的足迹却成了乌髻岩独特的自然景观。“金鸡坪”、“苦莱坑”、“藤交椅”、“化身石”、“浮佛潭”、“鸳鸯池”、“珍珠壁”、“仙泉窟”……,这些胜迹奇观无不融进乌髻观音凄丽动人的,倍增游客幽思和雅兴。
--------------------------------------------------------------------------------
观音显化话传奇
据传大慈大悲南海观音菩萨,为拯救世人脱离苦海,化作千亿个分身到处昭显,闽南泉州就流传着一个肺腑、关于村姑了断情缘、应身化佛的传奇故事。
话说桃源县福德里篁梩(今永春锦斗镇洪内村)有座飞凤山,峰岭叠彩,古木参天,怪石嶙峋,轻烟缭绕,曲径通幽,涧流飞溅,犹如世外桃源。这座山的西北有一块高高隆起的盘石,历经风吹日晒雨淋,乌黑锃亮,加上石纹龟裂,宛如发髻,因此,飞凤山又得名“乌髻山”。
相传唐开元年间,飞凤山麓的金鸡坪脚下,住着一户施姓的耕读世家。施老夫妇生有一双儿女,长男已经成家,小女施秀英尚幼,时时陪伴在双亲跟前,一直深得父母呵护,视若掌上明珠。施老是个老学究,其女耳濡目染,也会吟诗,也会作赋,虽为女流,却不甘碌碌无为,就写了一首自勉诗:
凿石方见玉,淘沙始见金。
青云终有路,只惮不坚心。
施秀英想到年老父亲为人忠厚,尽管满腹经纶,却是科场屡试不第,积劳成疾,落得贫病交加。俗语说:“父母有慈心,儿女有孝心”,施秀英常对天地祷告,保佑爹亲脱离病痛之苦,保佑家业能够兴昌,于是她悲哀地唱道:
家道未能昌,危危保祸殃。
暗云深月桂,佳人一炷香。
光阴荏苒,转眼间施秀英长到一十五岁,出脱得如花似玉,娇娜身姿,亭亭玉立,堪与出水芙蓉相媲美;丰艳脸庞,绽着靥,羞红了乌髻山上的杜鹃花。施秀英年当及笄,许多富户人家前来提亲,可是她都没有看上,原来秀英已有意中人。
且说邻县清溪还集里卿源(今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有一少年樵夫,名叫邱如意,虽说出身贫寒,可是为人坦诚正直,且心怀鸿鹄之志,他日里辛勤采薪,夜间发愤攻书,俗谚云“贤人常在渔樵里,仙鹤多藏蕙兰中”,穷人岂无出头天?邱如意决意学那圣贤,似野鹤自由洒放于深山老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上山采摘苦菜的施秀英,也许都是从苦水泡大的缘故,这一对邂逅相逢的少男倩女,顿时互生爱慕;后经几次的了解接触,有了更深的。当邱郎得知施女的境遇,就把卖柴所得的一些零碎铜钱,自己省吃俭用,常常周济施家。施老夫妇喜欢如意的诚实厚道,温存尔雅,便说秀英配给如意他们放心。可是如意每次来到施家,从不提起亲事。他心里总觉不安,“秀英要是嫁给我,依然要过黄连般的苦日子,我于心何忍?”因此他对施家说:“秀英我喜欢,只是要等我攒钱到家里富足了,我才来迎亲。”施秀英知道邱郎的良苦用心,希望他早点积攒许多钱改变家庭境遇,好结为夫妻。思念既深,不免对月长吟道:
孤舟欲过渡,浪急渡人空。
女人流水立,望月忆情郎。
有一天,邱郎来施家订聘,并说不久就要来迎亲。施老夫妇知道邱郎勤俭致富,十分高兴。虽然邱郎送来好些银两,两老都舍不得吃用,想给爱女多准备点嫁妆。秀英想:“爱人是爱好品性,嫁邱郎我愿同甘共苦。”她宁可上山采些苦菜吃,也不愿嫁给浪荡的富家儿。
就在施秀英将要过门的前一天,她最后一次随嫂嫂和村里的姑娘们上山采摘苦菜。施秀英心里既高兴又惆怅,高兴的是将和邱郎亲亲热热过日子,惆怅的是要离开温暖的家、离开要好的同村姐妹。她心里喜悲参半,没吃几口饭就匆匆地上了飞凤山。
山上林木茂密,老藤缠绕,苦菜就长在坑沟小涧旁,采撷苦菜也非易事。直到近午时分,竹篮快装满了,可是人也累了。只见萝蔓藤纵横交错,缠绕在两棵古树之间,竟如一把天然的“太师椅”,众村姑都想坐上去歇歇,可是一个个争着坐上去,一个个急着跳下来,都觉得“太师椅”上长着刺,倒不如坐在地上更舒服。唯有施秀英因早饭没吃饱,饥肠辘辘,加上半天劳累,身乏体倦,坐在“太师椅”上顿时感到十分安稳与舒畅,好久也没动没说话。眼看已是晌午,众姐妹将要回家了,施秀英依然独自坐在藤椅上,喊她,她不应;逗她,她不动。秀英的大嫂心里十分惊慌,急忙赶回家里禀告家翁婆婆。
施老夫妇一听儿媳报讯,手忙脚乱,匆忙中扯了条汗巾就走,沾了案上砚池的墨水也不知道,好不容易上得山来,见到女儿泪珠冷汗淋漓,施母忙给女儿擦汗擦泪,擦得女儿满脸光黑,双眼直视,溘然辞世。
不说施老夫妇的悲恸,村姑们的叹息,只说邱郎惊悉噩耗,痛不欲生,决意把未婚妻香尸运回苦桃村安葬,以期朝夕伴孤冢,永表深挚之情。可是施家觉得女儿尚未过门,爱女儿又真切,不肯相依。施、邱两家争着要尸身,惊动了泉州官府。府君亲临永春判定说:“尸体投入锦斗水堀仔潭里,要是头向上游,说明她爱父母情深,就由施家收葬;要是头向下游,说明她爱未婚夫义重,就由邱郎收葬。”施老夫妇和邱郎都哭得死去活来,两地乡亲也赶来看结果。只见香尸浮在潭的上面,时而头向上游,时而头向下游,泛起阵阵漩涡,掀起排空浊浪,令众人泪湿衣襟。后来尸体慢慢沉入潭底,等到再浮上来的时候,已经分成上、下两个半身,上半身漂向上游,下半身漂向下游。
两地民众被这桩既敬父母、又爱未婚夫的事迹所,各以施女的半身雕塑神像,称“乌髻观音”,分别供奉于永春锦斗“乌髻岩”、安溪长坑“普陀岩”。不过,永春佛像的真身是用她的上半身塑成,双脚隐蔽;安溪佛像的真身是她的下半身,两足外露。以肉身为佛,世已罕见;而以同一肉身分塑两佛,更是神奇。有一联盛赞其事说:
断躯而化佛,问深潭、何致神功撼地?
脱俗却牵情,弘大愿、方知孝义感天!
不久,邱郎也在乌髻岩出家,终生不娶。他看到泥塑像,见不到伊人真容颜;他能倾尽千言万语,却听不到伊人的只语片言。他常常登临飞凤山巅望天长号,缅怀旧情,潸然泪下,唱出了这样悲哀的歌:
鹿走白云间,飞禽过千山。
不见神仙面,双手倚栏杆。
后人把施秀英采摘苦菜的小溪叫做“苦菜坑”、坐化的所在叫做“化身台”、分身的水堀叫做“浮佛潭”,把邱郎登山望天的悲泣处叫做“望仙山”、“望仙坪”……又把施秀英平时所写的九十九首诗,连同邱郎的那首歌,合编成一本诗歌集。随着年代的久远,演化为乌髻岩中的签诗,占卜生死祸福,十分灵验。而那些陈踪胜迹,也成了乌髻岩独特的自然景观。“神灵人创造,佛祖心中留”,神话故事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心愿,乌髻观音的传说也就流传千年。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景区。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