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浅夏,寻一方清凉
岁月吹皱了春水,涟漪在夏的荷塘里。轻捻一缕清风,把忧伤摊开,让心带着芳草的绿意,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掬一捧淡然,寻一方清凉。
---------题记
五月的北方,莺歌鹊鸣,花香满径,气候也最宜人,是出游的好时节。新雨过后,空气中流淌着清新香甜的味道,几日来的郁闷伴着朗朗的晴空荡然无存。恰逢周末,先生决定约我从街亭出发,驱车去六十开外清水县境内的清凉寺一游。
早闻清凉寺大名,却一直未曾去过,那里是佛家圣地,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菩萨。每年的四月初八是清凉寺开光朝拜之日,附近三个县的百姓便会逢集于此,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体康家安,热闹的场景甚是壮观。
上午十点半我们便出发了,车子开出城两里外便望到了青一色的庄稼地,才几天的时间油菜花就了无踪影,随之结出指头长的菜籽来;露出了脑袋的麦穗像极了小姑娘留着尾巴的辫子随风摆动;玉米吱吱的吸吮着雨水,瞬间冒出高高的个头,生出大大的叶子来。我想,今年农民会有个好收成了。
大约行车半个小时,就闻到了槐花的清香,一看路牌,才知已到清水县境内了。沿着公路盘旋而上,伸手便可触及路边一排排正在盛开着的槐花,白白的小花朵一串串压满了枝头,真想停下车摘一串放在嘴里,正当回味着小时候吃槐花那甜甜的味道时,车突然就停下了,原来到了一个分路口,先生不知走哪条路合适,这里是一个小村庄,一头黄牛在山坡下啃草,挑水的村妇热的给我们指了路。一路直上,四十分钟后便到达山顶。举目远望,一座座青山隐隐,山底下小溪潺潺,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初夏的黄土高原一派生机盎然。
这样的景象不由让人神清气爽,心情分外明朗。这时,远远看见山两面的路上人和车朝着一个方向走动,我想清凉寺就在不远处了吧,只是在山的背面看不到。跟随在两辆载人的摩托车后面,十几分钟后便看到一山凹的平台处烟雾缭绕,人头攒动,原来这就是佛家的分水宝地清凉寺。这里四面环山,寺庙就建在半山腰上,周围有零零落落的村落,除了一条通往清水县城的主公路外,还有几条小路连通着寺庙。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勤劳质朴的人们也有自己虔诚的信仰,清凉寺无疑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佛曰:“随其根性,悉今满足,信得欢喜,灭除一切烦恼缠垢”。尘世浮华,但总有一处安放灵魂的地方,不必寻找,只要让心安静,在最高的心之山顶眺望,看而不言,拈花之间莲绽放。
寺庙的规模并不大,或许是建寺时间已久远,看到有维修过的痕迹,但还是保留着寺庙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两只石狮无声的守护在主殿的两旁,一黄色带边的番旗高高矗立在大殿院内的中央。殿内僧人在诵经,殿外善男信女们在烧香礼拜,络绎不绝。我也烧了香,磕了头,压了香钱后,寺内的工作人员便给我发了一份馓子,说是吃会,意思是在庙会期间用油炸的馓子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据说吃了寺里的馓子,佛祖会保佑四季平安。
因人多而无法进殿内观看,于是就在外面把每个偏殿看了一遍,里面供奉着什么佛我也无从知晓,也不必知晓,我想,佛在心中,禅也便在心中了。纠结,苍凉,只是自我释放的程度不够,达不到自己理解的境界,所以才痛苦。如果擦拭心灵上的污垢,把积累在心底的尘土都清扫干净,何不洒脱?
出了寺庙,爬到一小山丘上,便是一片并不大的草坪,伞下有许多人在这里喝茶歇息,周围商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正对着寺庙的南面有一大戏台,唱着西北地区特有的秦腔。喜秦腔的人们在台下伸长脖子盯着台上,听着高昂激越,优美动听的音调,看得津津有味。想来,这也是一种从容的生活状态,在平淡忙碌的生活中享受着偶尔的快乐,何尝不是一种满足。
日渐偏西的时候,我们离开了寺庙。回去的路上,我不禁在想,人的一生,再是烂漫辉煌,终会有落英缤纷的一天。都说指缝太宽,时光太瘦,万物本就残缺又矛盾,就像明媚和伤痛的花儿并蒂,我们终不是菩提下闭目的佛,能淡然的把自己摒与世俗之外,去渗透生命的禅意。
捻一缕清风,把忧伤摊开,让心带着芳草的绿意,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掬一杯淡茶,品茗心灵的温度,将心放逐,在微中淡然。和一曲明澈的天籁,让柔婉清越的旋律,纯情寂静的灵魂。
陌上流年,且吟且行,不去在意纷扰,不去忧虑明日,放下一切执念,素心如简,待莲花开尽后,便是清欢。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