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猎奇
赫哲渔歌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之称始见于康熙。初年,《清实录》《皇清职贡图》载曰:“康熙,三年癸卯,三月,壬辰,命四姓库里哈等进贡貂皮,照赫哲等国例,在宁古塔收纳。”至此,赫哲族之称延用到今天。
赫哲族傍水而居,素以“夏捕鱼作粮、冬捕貂皮易货为生计”的渔猎民族。富饶美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赫哲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船是赫哲族每家必备的重要工具,即用于生产,又用与交通。赫哲人使用最古老的船恐怕要数独木舟了,赫哲语称之谓“敖拉沁”它只乘一人,专门用以叉鱼。不过这种船早已绝迹了,随之而来的是桦皮船,赫哲语称做“乌末日沉”。每当夜幕垂临,拿好像用落日余晖点燃的万家渔火,在那幽黑的江面上,与摇曳于水中的星光,杨成一个水晶般的世界。在这星光闪烁的深蓝色的天幕之下,那漂荡移浮的渔舟之上,捕鱼人的不倦身影依稀可辨。这时,微风从江面送来阵阵渔歌:“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层网,船儿满江鱼满仓。哈哪哈呢呐……”这是一首闻名遐迩的《乌苏里船歌》,遥相呼应,听得人的心都跟着晃动起来了,悠悠地回到历史的长河里……
赫哲族是古老的民族。它的古老文化可以追朔到6千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新石器时代。穿鱼皮服装是赫哲人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历史上赫哲族曾被称为“鱼皮部”、“鱼皮国”等。据说,一件鱼皮服装需选用鳇鱼、鲑鱼、遮鲈鱼等大鱼的皮张,放在火旁烘干,然后卷起,放入木槽内用无刃铁斧或木斧追打,使鱼皮变软,去鳞,经过数道工序处理后,才能制成。那天宿在赫哲渔乡的炕头上,半夜醒来,猛然听见隔壁传来“咣、咣”的声音,不时地还传来翻动皮张的声音。莫非是打鱼皮?我下意识地爬起来,好奇心的驱使,我恨不得马上皮衣到隔壁,亲眼见一下赫哲人是如何制作鱼皮服装的,以了却我多年的梦。可是我不能盲动,一是出于礼貌,二是打鱼皮都是由赫哲妇女做。深更半夜的,闯到女人那里作甚?好说不好听哩!我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冲动情绪,又伏下身来,继续做我的鱼皮服装梦。
第二天清早,房东赫哲姑娘提一件白净净、亮莹莹的鱼皮服装进来:“你看这是什么?”我眼睛顿时一亮,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赫哲人的鱼皮服装堪称中国一绝。我敢说,世界上任何一件皮革制品也不能和赫哲人的鱼皮服装相提并论的。单说那款式设计就很有特点,腋部至腰部紧收,下部稍开,上面还绘有云纹图案。一句话,典型的东方设计,简直就是一件难得的精美工艺品了。甭说是穿在身上,就是看它一眼也足矣!我敢打赌,如果哪位时装设计师看了赫哲族的鱼皮服装,或许能大受启发,在服装设计上拿国际大奖呢!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