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延安
——题记:参加“朝圣延安·2016今古传奇文艺大典,延安行“有感而作。
自从成年,自从晓事,延安,你的名字连同你的容颜,你的高大连同你的神圣,一直在我心头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不论春秋怎么变换、寒署怎么轮替,打不垮,压不烂,抹不去。
延安,此生我可以不拜天,不拜地,但我不可以不拜你呀——你是我心灵的家园。
朝圣延安,这是一个寓意深长的命题,这是一次富于诗意的旅行。延安,自从武汉出发,我便将此心交给了你。
车到黄陵,便到了延安的属地。冬令时节,塬上稀稀落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瑞雪。垄上麦苗儿浅浅,勉从雪中探出头来,显得尤是青青。沟壑处,水源边,不时可见一座座村落小镇、一片片田园、一条条阡陌,呈现出一处处和谐的家园。“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此时,北风虽是吹,脸上虽是冷,但是天上有太阳,温暖了我底身,我还是一副好心情。
延安城三山(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 夹二水(延河水、南川水) ,平面上组成了一个带脚的“U” 字形。塬上红枣树和核桃树虽然落下了老叶,植株却傲然屹立在塬头、坡间,青翠的松柏依然保存着一如既往的青翠,在荒塬中散落出一丛丛、一片片勃勃生机。不曾想,正是这样一个黄土高坡、沟壑纵横之地,竟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地,抗日战争的出发地,解放战争(前期)的指挥部,上演了世间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悲壮的大戏。
走进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参观毛泽东和他战友们的工作、生活地,瞻仰他们的风貌,聆听他们的教诲,实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呜呼,那是一处处怎样的场景啊——山脚下,奥草边,并排排列着一孔孔低矮幽暗的窑洞,就这样,那还是战士们自已动手建起来的“干打雷”。室内陈设极其简朴,一张木板床,床板厚薄不一,高低不平;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以及其它什物,显得零乱杂陈。洞前辟有一块简易的土坝,供主人散步休息。坝子边上摆着一张石桌,四把石凳,用来相互交流、接待客人。困难时期,衣食不保,他们每人还分得一块莱疏地,一架纺纱车,一面忙于工作,一面自已动手解决衣食问题。有谁知道,当年就是在这种斗室陋屋里生活工作着中国的一代伟人,世界的一代伟人和他的战友们。令人感叹的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正是在这种境况下运筹帷幄,组织亿万人民,指挥千军万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个中的危艰不言而喻。身处此情此景,我的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
革命纪念馆里一柄柄长矛,一把把大刀,一支支老枪,一门门土炮,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看似默默无语,实则滔滔有声,向人们诉说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解放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看着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听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前赴后继的年代,那段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岁月,为延安人民的无私奉献,为先辈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动,为先辈伟大崇高的革命情操所赐,瞬间失却了自已。
走出纪念馆,瞻仰广场上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铜像。看见毛主席正端庄地站在那里,注视着世界的风云变幻,不免让人潮思涌动。毛主席,生前您为人民操碎了心,逝后还要忠贞地守望您的人民,您不愧是人民的大救星、幸福生活的奠基人!
巍巍宝塔山,在阳光下熠褶生辉,那是一代伟人的象征。清清延河水,在黄土地上奔流不息,那是延安人民的深情厚意。宝塔山下留个影,延水河边喝口水,山也高来水也甜,够人遐想到永远。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