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破车疙瘩套
现在见两个人跪在面前,自那晚后就一直没塔理过儿媳的婆婆开了口:“俺儿长年不在家,你们年纪轻轻的,难免犯糊涂。俺这样做,是不想毁儿媳的名声,也不想毁这个家。俺儿的脾气俺知道,要真是揪出了你,非闹出人命不可。俺也不想害自己的儿子,只求你们到此打住,别再往来!”末了,她又说:“一撮毛,你也是有家有口的人,俺也希望你能听进去俺家些话!”一撮毛跪在地上连连点头。
一撮毛真的再也没有和小炉匠的媳妇来往。半年后,小炉匠的老娘因病去世,儿媳在坟头哭得死去活来,比亲姑娘有过之无不及。
再以后,小炉匠的媳妇带着儿子搬到小炉匠的山神庙那里,苟安偷生去了。
傻嫂
柴河镇被匪首“座山雕”划进了他的势力范围。活跃在牡丹江地区的剿匪小分队遵照军分区的指示,决定在近期内消灭驻扎在柴河镇的土匪。
驻扎在镇上的匪首叫一撮毛。白净面孔,书生模儿样,表面上文质彬彬,内里却凶残歹毒。对小镇上的乡亲们似乎也很客气,但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他是一条吃人不吐骨头的“笑面狼”。这家伙城府很深,工于心计,对于剿匪小分队从不疏忽麻痹。尤其是近些日子,他似乎嗅出了点儿什么名堂,日夜加强了戒备,以防剿匪小分队的突袭。他除了加强军事上的设施外,还对进出自己身边的勤杂人员严加防范。包括进出匪巢的软事员、采购员一律必须由自己过目挑选,其中最让他放心的勤杂工当然要数傻嫂了。
傻嫂四十岁上下的年纪,身材瘦小,穿着朴素,一撮毛主要是看中了她的傻里傻气。傻嫂傻在不会算数,连三岁孩童都挺熟悉的一到十的数字她都不会算。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单”“双”这两个概念。据说,学会这两个概念也是偶然撞上的。因为她还在娘家做闺女时,有一年家里养了十二只鸡。晚上鸡归笼子时,全由她清点。因为不会算数,她便一双一双地归笼,正好是六双,她便心中有了谱。以后日日如常,一直是这个双数。不曾想,这天隔壁邻居家有只鸡钻进了她家的鸡笼,双数自己变成了单数。晚上清点时,她便发出了惊呼:“爹,娘,咱家的鸡少了一只!”爹娘赶来一数,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你真是个傻闺女,咱家的鸡不是少了一只,而是多了一只!”隔天,她家的鸡让黄鼠狼叼走了一只,晚上清点时她发现双数又变成了单数,于是便又吹呼起来:“咱家的鸡又多了一只!”爹娘仔细一数,哭笑不得。就这样,在娘家时他便得了个傻女绰号。出嫁后,乡亲们便改称她傻嫂。因为不会算数,她连认钞票也只管认张数,不管数额大小。给她十张小额的她挺高兴,给她一张大额的她认为吃了亏。
来源:话说关东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