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水塘
大人们对孩子们的这些游戏见怪不怪,放任自流。可那些独子们的家长看得比较紧,要有大人在场才给自家的男孩去游水,只有孩子们的则不肯给他去,以免发生一些什么意外,因此这些独子们往往只能和女孩子们一起在禾坪的照墙上坐着,羡慕着伙伴们在水里撒欢。
青年们则在晚上的时候才出来游水,他们自有他们的乐趣。
在我们的屋里还有这样一段笑话。一对年轻夫妻,有一晚不知什么原因争吵,越吵越厉害,男的气不过动手打了妻子。妻子就哭喊着“我不想活了”,冲向屋前的池塘跳了下去,一个扎猛子游到了对岸,趁着夜色在棚架处爬上来。做丈夫的追着跑出来,看到妻子跳入塘里(他不知道妻子会游水,也看不见妻子已经爬上了对岸),以为妻子很快会顶不住马上浮起来的。谁知几分钟后不见人浮出来,他顿时慌了,赶紧大声呼叫:“救人啊!”也跟着跳入水里一阵乱找,找了一阵也找不到。村里闻声赶来的几个会游水的男人也马上跳下去找,就是找不到,做丈夫的哭喊着妻子的名字,悲痛欲绝。
再说那个妻子趁着夜色从另一处绕个弯回了家,偷笑着洗澡上床睡觉,净由丈夫在塘边哭,不去理他。后来才被人发现她已安然无恙地睡在家里了,她丈夫虚惊一场。这成为村人的笑谈。
每逢下大雨的时候,屋里的水都会流入池塘,一个小时左右就会“水漫金山”了。水会漫上禾坪甚至会侵入屋里,这时禾坪池塘,一片汪洋,村民出行也不方便,只能从屋后进出。小鱼也会不甘寂寞游上禾坪里,逗小孩子去抓鱼,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等雨停了,几个时辰后禾坪里的水才会退完。就时,也很难找到鱼的踪影,它们早已退回池塘里了。
在生产队时期,有一段时间,不知从哪里学来的经验,要用塘泥来培育秧苗。把塘泥铺在禾坪里,砌成一列列的,把谷种撒下去。有人说这样育出的秧苗会长得更壮更好,于是打捞塘泥风行一时。夏天的时候,几个水性好的男青年拿着簸箕沉到水底,去打捞塘泥。只见他们沉入水底,捣鼓一番后浮上来,端上一簸箕塘泥,塘边有人接应,把塘泥挑到禾坪里。冬天水冷,没人下水,村民就把中堂的两扇大门拆下来,用麻绳绑起来成为一只小船,一边用绳子拉,用竹篙撑着去到塘中间,用趟耙打捞塘泥,等几个簸箕装满了,塘边的人就用绳子拉回来。一些调皮的孩子趁着大人休息的空隙,跳上门板划到水中央玩耍,别有一番情趣。大人发现后就马上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叫他们上来。
池塘一般在三五年都要干塘一次,就是要将池塘里的水抽干,让干了的池塘晒一晒,清理一下淤泥,把淤泥挑到田里去。这可是村民的大日子了。村民要先请鱼苗厂的工人来打鱼,用抽水机把水抽到小溪里,抽水机“哒哒”的机器声响个不停。待只剩半塘水左右的时候再网一次鱼。打来的鱼按每家人头分给村民,这时大家都会满怀喜悦的。而抽开水后,那些漏网之鱼就会在塘泥里挣扎。一大群青年小伙子,这时就会活跃在塘中央,踩着淤泥,拖着个木盆去找鱼,也会有不小的收获。而小孩子就在塘边,用锄头翻翻,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掉进水里的硬币。小孩子们还在塘里奔跑,感觉特别的新鲜。
几天后,村民又会从小溪里引水进来,一昼夜后,又是满满的一池塘水,然后又放上鱼苗……
如今,村民绝大多数人已经搬离了围龙屋,风水塘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村民再也不用到塘边去洗衣服洗菜了,小孩子也不再到塘里游水了。
风水塘依然平静地躺在围龙屋前,继续为鱼虾养儿育女提供舒适的温床,同时也静观着时代的风云变迁。
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风水塘带给我无穷的童年乐趣,依然时时记起,让我一颗躁动的心得以抚平,让我更加安宁祥和。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