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斗狼散记

作者:刘国林时间:2018-04-11浏览量:
导读:作者介绍:刘国林,195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1975年以来,创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后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学》、《散文》、《儿童文学》、《延河》、《萌芽》、《少年文艺》、《北方文学》、《北大荒文学》、《青海湖》、《雪莲》、《四川文学》、《作品》、《青春》、《山西文学》、《厦门文学》、《黄河文学》等全国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近600篇。其中《

转过年的春天,三爷病故了,它的坟墓就在后山上。第二年的清明节,我和妻子给三爷烧完了香纸,正要往回走,突然见到不远处有一只大灰狼蓦然出现,它瘸一条后腿,少了一只耳朵。“原来是你呀,我们又见面了,缘分哪!”说这话时,我既惊喜又酸楚。因为我见那大灰狼也老了,皮毛不再那么光滑,叫声也有点儿沙哑。我和妻子眼见着大灰狼一瘸一拐地走到三爷的坟前,趴在墓碑下一动不动,只是用眼睛瞧着我和妻子,只是用它那笨拙的摇尾再向我和妻子示意。我的鼻子又酸了:我一年才给三爷扫一次墓,而大灰狼呢?为了三爷的灵魂得到安宁,正一复一日地一年四季地给三爷守灵。我和狼,人和兽,谁可爱?唉,咋说呢……  

养狼记

我有个叫柱子的表哥,比我大三岁。那年夏天,他在村西的草甸子里发现一个大洞,便知道那是狼洞。柱子哥问我:“敢不敢进去把狼崽子掏出来?”“不......不敢,我怕!”“怕什么?狼在洞外凶,一回到窝里就熊了,任凭你摆布,却不能张嘴咬人!你若不信,我进去掏出狼崽子给你看!”说着,便像狗体一样往狼洞里钻 。 不多时,他满脸是泥地从洞里爬出来,怀里抱着一个小猫般大小的狼崽子:“一共五个狼崽子,我见它最大,就把它抱出来了。快走,一会儿老狼回来见狼崽子没了一个,说不定能撵到屯里呢!”说着,便领着我一溜烟儿似地跑回村里。柱子哥在他家的猪圈旁十多米远的地方挖了一个洞,在洞里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干草,将狼崽子放在干草上。又用旧木板把洞口盖好,上面还盖了一层浮土,狼崽子便有了一个新家。谁知那天晚上屯子的四周便响起了狼的哀嚎。先是在村外叫,然后竟大胆子跑到柱子哥的猪圈旁叫。柱子哥的爷爷以为是狼来叼猪呢,朝起一把铁叉便冲到猪圈旁,把哀嚎的狼吓跑了。但也从此留下祸根,不但左邻的猪被咬死,就是右舍的牛犊子被咬伤。柱子哥家的老母马舍命与狼搏斗,屁股被狼掏开了个大口子,险些丧了命。这一切,村里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我和柱子哥却心知肚明:是我俩惹的祸! 柱子哥要和狼进行一次决战,便把屯子里的伙伴儿们召集起来,一人牵一条狗,乡村西的草甸子奔去。全屯个最大,最强壮的当属大牛哥家的大黄狗了,可谁知道它与狼交锋还未到一个回合,肚皮就被狼掏出一个拳头大的洞,血不断地往出淌。大黄狗哀嚎着往家跑,其它的狗也都夹着尾巴跟着它往屯里逃,钻进狗窝再也不敢出来了。咱既然惹不起你,总能躲得起吧?自此,我俩再不与恶狼争斗,而是专下一条心来养那只小狼。为防止老狼把狼崽子偷走,我俩把小狼一天挪换个地方,还把它撒过尿的蒲草屯里屯外地乱撒 ,以迷惑老狼。真是苍天有眼,偏偏柱子哥家的老母狗也产了一窝狗崽子。于是我俩偷偷地将一窝狗崽子摔死,又将狼崽子偷偷地放进狗窝里,让老母狗当狼妈妈:即可用它的乳汁喂养狼崽子,也可防止狼崽子被老狼偷走。自此,我和柱子哥担负起喂养狼崽子的差事,一天最少得准备两三个老鼠和一只野鸡来喂它。而那两只失去爱子的老狼整日围侥屯子转,那一天竟敢蹿进屯子里,毫不顾忌地冲进柱子哥家的院子里,扑向喂养狼崽子的狗窝。那老母狗自然不敢和狼斗,但为了保护崽子不得不对老狼使横。那老狼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奋力地冲进狗窝,想救出狼崽子,却被老母狗一次又一次地挡在窝外。几番下来,老母狗的身上虽数次受伤流血,但嘴里也叼了半个狼耳朵。柱子的父亲急了,手持扎枪蹿到狗窝旁助战,对准狼的后腚猛扎,也不知道扎没扎中,就听老狼嗷地一声怪叫,一溜烟地跑出屯外。此后虽再没敢进屯,但也围着屯子整整折腾了两三个月 ,才渐渐消停下来。听伙伴儿们说,那两只狼在西甸子又重新挖了一个大洞,又产下一窝狼崽子,没有闲心来折腾了。听了这番话,我和柱子哥才一快石头落了地:老狼再也不回来找它的崽子了! 

 转眼半年过去了,我和柱子哥喂的狼崽子已经长得像大狗般大了。虽说它还是狼性十足,天生好斗,见着生人便呲牙咧嘴。但在我俩面前到显得很温顺,随我俩的意愿任意摆弄让趴便趴,让跪就跪,十分的老实。那天,大牛哥家从俄罗斯朋友那里买来一只牧羊犬,长得又高又壮。而我俩养的狼崽子在它面前,就像马尾毛串豆腐——没法提了。大牛哥得意的很,非要让他家的牧羊犬和狼崽子一比高低。哪知那狼崽子就是不惧硬,冲上去便与比它高半截的牧羊犬咬在一起。几个回合下来,那牧羊犬便满嘴是血,嚎叫着狼狈逃走。再看那狼崽子,虽然取胜,但鼻子上也被牧羊犬咬开了一个豁口,成了一个地道的豁嘴狼了。自此,伙伴儿们都给它起了个雅号——“豁嘴儿。”

来源:话说关东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