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家乡四村

作者:刘国林时间:2016-10-07浏览量:
导读:作者介绍:刘国林,195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1975年以来,创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后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学》、《散文》、《儿童文学》、《萌芽》、《少年文艺》、《北方文学》、《北大荒文学》、《青海湖》、《雪莲》、《四

生产队长见两头牛头上鲜血淋漓的样子,顿时皱起了眉头,冲着牛哥和小不点儿嚷:“我说你们大小也是个人,咋连一头牛都摆弄不了?我看你们到底能干个啥?还是跟妇女们干些轻活计吧!”

这天,张姐和几个姐妹在田里干活,闲聊中不知怎么把话题扯到牛哥身上。有个女人用胳膊碰碰张姐说:“哎,咱们打个赌怎么样?都说大牛对你那个,他今天不是给咱们挑水嘛,一会儿就过来,你敢不敢趁他不注意,把他的裤子扯下来给咱们开开眼那?张姐抿嘴一笑:”“人家高中生能看上咱离过婚的人吗?尽瞎扯!”“你要是真敢把他的裤子扯下来,就证明你俩没那事!”有人激张姐。“扯就扯,我今天把他的裤子扒下来给你们开开眼!”

说话间,牛哥挑着一担水过来了,大家一看,他穿的是运动服裤子。当牛哥经过张姐眼前的时候,张姐蹲在地上,冷不丁一把就把牛哥的裤子给扯下来了。在场的女人们一下子都傻了,原来牛哥没穿裤头。

不管怎么说,牛哥还是个未婚青年,能受得了这个吗?张姐知道自己闯了祸,马上给牛哥赔礼道歉,可无论张姐怎么赔不是,牛哥就是不肯原谅她。为这事,牛哥一赌气谁也不挑了,扔下扁担就回了家。

关东大车店,这个词语现在已淡出了红旗村人的视线,也没人谈起,更没人说它了。成市里各大星级宾馆、酒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那都是有钱人消费的场所。在大街上,还经常能看见“旅饭店”这样的招牌,当然住店的、吃饭的都是平民百姓,既经济又实惠,何乐而不为呢?其实这种“旅饭店”,就是从过去的“大车店”演变而来的。只不过现在条件好了,赶马车的也销声匿迹了,大街上再也看不到了“鞭声叭叭响,马蹄嗒嗒嗒”的景象了。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马拉车,也就是胶轮马车一直是民间运输的主要工具。由于马车运输有时路途遥远,便出现了以接纳长途跑运输的马车为中心的旅饭店,即老百姓称之为的大车店。

那时的七台河,每隔十多里地就遇上一个大车店,布局上有点像清代的驿站似的。大车店的主要职能就是让赶车人有中途休息打尖的地方,同时也能让马歇一歇,吃点儿草料。大车店是赶车人和拉车的马共同的家,在这里赶车人可以好好的休息,马有伙计为你喂,车有伙计替你看,车上的货物也丢不了,而且住店的费用也不贵,吃饭的费用也便宜。为此,大车店自清朝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延续了五百来年。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现了机动车,大车店无有用武之地了,才退出了它风光一时的历史舞台。

大车站一般都是清一色的小平房,用土坯和苇草盖成的,待客的房间都很大,一进屋中间是个宽二米左右的过道,长有四、五米。过道的两边是典型的关东大炕,既为南北大通铺火炕。每铺炕上能睡十几个人,一个房间最多时能睡几十个人。条件好的大车店,房间里有用铁锅倒扣过来搭成的炉子,冷时可以填柴烧火取暖。房间的前面是很大的一个院子,院里的围强很高。当然这些围墙也都是用土坯和泥草垒成的。

后院便是马棚,设施很简单:有一个很长的木子马槽子,槽子上面是一根很长的圆木,是栓马用的。一到夏天,马棚里臭气熏天,苍蝇、小蚊虫多得很。后院也是马车停放的地方,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偏厦,是夜晚喂马伙计住的小屋子。有时碰上七八辆组成的马车队来住店,这下可乐坏了大车店的老板,又是打折又是献殷勤,把赶车的人哄得像到了家一样,小酒壶一端,三五口下肚,便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感觉。此时却忙坏了喂马的伙计,一下子增添了三十多匹马,得增添好多草料,有时忙得通宵达旦也是常事。稍有疏忽,哪个车的马没喂好,赶车的就会和店老板说三道四,店老板就会当着赶车的面训斥喂马的伙计,轻者骂个狗血喷头,重者就会一甩袖子,意是就是:伙计,脚上的泡都是你自己走的,得,你赶快来个土豆搬家——滚球子吧。就凭这个,哪个喂马的伙计敢不好好干? 大车店也拉动了地方经济,带动了地方产业:开红炉挂掌的,开小吃部的,卖轮胎马鞭子的,卖车马用具的,都应运而生;还有说书卖艺的,流窜卖烟卷的,卖瓜籽的小生意人比比皆是。每到晚上,大车店四周灯火通明,三教九流粉墨登场:社会上的混混、小偷、大盗、卖艺的、唱蹦蹦的。(指二人转)、砸孤丁的(指土非),啥人都有。有的是临时休息一宿的,有的是专门对车马而来的盗马贼,有的是打家劫舍的土匪帮。此时的大车店老板则全凭一张嘴应酬了,保准能兵来将挡,水来土吞,黑白两道应付得八面见光。要没有这两下子,就甭想当大车店的老板。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