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舌尖品关东

作者:刘国林时间:2016-10-31浏览量:
导读:作者介绍:刘国林,195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1975年以来,创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后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学》、《散文》、《儿童文学》、《萌芽》、《少年文艺》、《北方文学》、《北大荒文学》、《青海湖》、《雪莲》、《四

说完这番话,我见大人们对我刮目相看的样子,便更得意了,摆起一副大人的模儿样,摇头晃脑地说:“你们这些大人啊,就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喽,你想想,咱家乡的菜拿出一个来都会叫老外们瞠目结舌的,可别瞎伤脑筋啦!”说完,我又做了个鬼脸,一溜烟似地跑了。


郭氏坛肉

坛肉是关东地方风味佳肴,以秘制酱肉用泥坛焖制而成,内加三十二味中药。因坛口密封,与空气隔绝,所以保持了原质原气,又使营养成分不失不散。清光绪年间(1900年),当时天津由李鸿章题匾的著名郭记饭庄传人(郭小三)因战乱北闯关东,来到黑龙江的边城(今黑河市),把自己家传的腌肉方法,独创出郭氏坛肉品牌,吸引大量的俄罗斯贵族前来品尝,更为关东边民所喜爱,被誉为“关东第一肉”。郭氏坛肉至今已经是第六代传人,已有百年历史,深得东北王“张大帅”张作霖的青昧,每逢来黑龙江视察,必尝郭氏坛肉,回帅府必带几十坛赏其部下尝之。张大帅的六字(小六子)张学良更是对郭氏坛肉念念不忘,每逢至哈尔滨必派副官带领军需官到郭氏饭店买之,据说他到台湾后仍多次提及关东老家的郭氏坛肉,要在有生之年回老家再品尝之,可惜张少帅的夙愿没有实现,便病逝于异国他乡了。

话说郭小三来到黑龙江边城,挂上郭氏饭店的幌子不久,可为顾客盈门。这天,来了一个蓝眼睛、高鼻子的俄罗斯贵客,还带着几个随从。他点了几样坛肉,坐在靠窗的桌子旁细细品尝。吃着吃着,他的脸上路出陶醉的神情,便对随从耳语了几句。随从立即喊来了店小二,让他把老板郭小三叫来。

店小二忙不迭地跑到后堂通知郭小三。郭小三不敢怠慢,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客人面前。所从介绍说这位是瓦西里先生,来自江对岸的俄罗斯,他想在中国推广俄罗斯的烧烤,所以每到一处就找当地有名的饭馆一比高下。这时,瓦西里说话了:“郭老板,我们就比两方面,一是刀工,二是烧牛肉。如果你输了,郭氏坛肉的招牌就送给我们。”

郭小三做梦也没想到,刚来到黑龙江边,就受到俄罗斯同行的挑战,心里一时没了底,也只好勉强应战了。于是,二人约好十天后在郭氏坛肉饭店一试高下,并请驻守在黑龙江的总督吴大舌头作证。

听说郭氏坛肉饭庄要跟俄罗斯人比试厨艺,大街小巷的百姓都在议论,有人甚至开设了赌场,赌谁输谁赢。比试还没开始,就已名声在外了。

郭小三派人打探对方的实底儿,很快探子回报:俄罗斯人瓦西里发明了一种切片机,只要摇动手柄,肉料很快就被切成薄片,速度极快。还有一种更神奇的器具,叫“压力锅”。使用这种锅,生肉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被煮烂。瓦西里在关东地区比试了十几场从没遇到过对手。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