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老家那疙瘩

作者:刘国林时间:2017-06-07浏览量:
导读:作者介绍:刘国林,195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1975年以来,创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后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学》、《散文》、《儿童文学》、《萌芽》、《少年文艺》、《北方文学》、《北大荒文学》、《青海湖》、《雪莲》、《四川文学》、《作品》、《青春》、《山西文学》、《厦门文学》、《黄河文学》等全国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近600篇。其中《草塘风情画

三十那天早上,家家户户的门上贴一副耀眼的对联:“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一年年新对联覆旧对联,字新了又旧,旧了又新,年年如此。这对联确实说得极有理,难怪哪家的大门横额都写着“岁岁平安”的字样。家乡的对联都是三爷写的。他写对联前总要亲手研墨,于一旧砚台中,用他那树枝般手指重重地按着一块墨,一圈儿一圈儿地用力研。那墨上印有“金不换”的古字,半个“换”字已被磨去。三爷说:“墨要研得粘稠浓黑,黑中透亮,写出的字才精神饱满,入木三分!”他的话我听了似懂非懂,但又不得不点头。在我的眼里,三爷是家乡最有文化的人,他的话在我的心里都深深地刻下烙印,如同圣旨一般。三爷的字写得有骨有锋,即洒脱又漂亮,点点赛瓜籽,撇撇赛刀尖,一笔一划,一字一句极见功力。后来我在书法刊物上见有“力透纸背”这个词,我想把这个词儿用到三爷的书法上一点儿也不过份的。难怪家乡人懂点儿笔墨的先生们都围前围后地看,边看边啧舌赞美,都拿着红纸恭恭敬敬地求他写,然后极珍贵地卷起,临走时仍不忘答谢恭维他几句嗑儿,说得三爷美滋滋的,拈着胡须,眯着老眼,越听越爱听,越写越得意,连之乎者也都搬上来了:“文如其人也,字如其人也。人者,不能没有骨气矣!”那些文诌诌的话,说得家乡老少爷们不住地点头称是,也不知他们真的听懂话意没有。我暗笑,三爷是在对牛弹琴呢,老少爷们也只不过是鸭子听雷罢了。

家乡的风俗年三十就是年了。老辈人都要叮嘱孙儿们年夜里事事主一年,不能乱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惹老人生气,挨骂挨打要挨一年的。一上黑就不能喊人的小名了,要叫鬼听见了会被抓去当替身的。走夜路时,有人叫你小名也不要吭声,吭声魂儿就让鬼领走了的。最忙的就是家里的主妇们:家家的锅台上都摆一盘苹果,曰“平平安安”;两条有头有尾的鲤鱼,曰“连年有余”;还要做一大盆饭,小米和大米两掺的,曰“有金有银,金银满盆”。饭要满,满得出尖儿,尖儿上再放一颗生栗子,四周插几颗大枣,曰“早生贵子”;再放几个冻柿子,曰“事事如意”。

天渐渐黑透了,家家户户的炕上都支好方桌,做好烧年纸的准备。先裁纸,叠成几打,屋里屋外一份份地烧,一边烧一边叨咕着。院子里烧的,是给老天爷的,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门口烧的是给门上爷的,多使钱财,免去灾祸,挡住一切凶煞恶鬼;炕前烧的,是给炕妈妈的,孩子落炕时得接好,保护其不掉魂魄;灶门口烧的,是灶王爷的,灶王爷是一家之主,保佑大人小孩子无事平安。总之,三十晚上百神下界,哪份都不能落下,宁落一群,不落一神的。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