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老家那疙瘩

作者:刘国林时间:2017-06-07浏览量:
导读:作者介绍:刘国林,195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1975年以来,创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后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学》、《散文》、《儿童文学》、《萌芽》、《少年文艺》、《北方文学》、《北大荒文学》、《青海湖》、《雪莲》、《四川文学》、《作品》、《青春》、《山西文学》、《厦门文学》、《黄河文学》等全国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近600篇。其中《草塘风情画

作者介绍:

刘国林,195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1975年以来,创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后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学》、《散文》、《儿童文学》、《萌芽》、《少年文艺》、《北方文学》、《北大荒文学》、《青海湖》、《雪莲》、《四川文学》、《作品》、《青春》、《山西文学》、《厦门文学》、《黄河文学》等全国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近600篇。其中《草塘风情画》1984年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少儿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我爱祖国山河美》散文征文中获一等奖,著名老作家叶圣陶之子、中国少儿出版社社长叶至善先生亲自为《草塘风情画》写了读后感。《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分别对刘国林进行采访和报道。1986年,经叶至善先生的推荐,刘国林的散文《草塘风情画》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小学课本至今,题目改为《可爱的草塘》。

2006年,刘国林的散文《捉蛇记》发表在《儿童文学》元月号上。经日中儿童文学交流协会会长中尾明先生的推荐,该作品被译成日文,发表在《彩虹图书室》2006年第2卷上,成为日本少儿的课外读物,为中日文化交流,为日本少年儿童了解作者的家乡七台河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2013年聘为《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草根文学网》驻站作家、《优酷网》作家刘国林作文大课堂主讲。


作品正文:

我的小茅屋

走过乡政府所在地,东行四里路,绕过十片庄稼地,穿过一片小树林,那掩映在树林深处的小村西头,便是我的小茅屋了。

四十年过去了,人常说往事不堪回首。遮风避雨的小茅屋,朝夕相伴的小茅屋,我回忆起你却没有怨恨,没有伤痕。如今,我又回来看你了。 我一面走,一面仔细地打量着我的小茅屋。低低的屋檐,小小的门窗,被雨水浇淋得斑斑驳驳的泥墙,座北朝南的土炕,处处都绐我熟悉的亲切感。我恋恋地抚摸着门窗,抚摸着土墙,抚摸着余热未消的小土炕,一时百感交集,多少年的往事涌上心头,眼睛也湿润了。小屋很简陋。没有灶房,没有客厅,中间只隔一道墙,分成了里外屋。里屋一铺炕,占据了三分之二,客厅兼卧室;外屋一个粮囤,占据了三分之二,仓房兼灶房。室内没有什么摆设,  除了书,还是书。一张小炕桌,也是一身兼二职,既是饭桌,又是书桌。每当吃完晚饭。妻子收拾完碗筷,小屋就是我的一统天下、为所欲为的世界了。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晚上经常停电,有时通霄没电,我便买蜡读书。我家四口人,全凭我每月四十二元的薪水养家糊口。而每根蜡就得一角八分钱,每晚上都得两根。光买蜡每月就得拿出十来元钱。这对低工薪的我来说,长此下去,哪能维持得了?无奈,只好到生产队偷着要些柴油,节省这笔开支。柴油烟大.一次我读完书照镜子一看,自己竟吓了一跳,我已变成一个黑脸包公,抹一把脸是黑的.拧一把鼻子也是黑的。黑就黑点儿吧,不用往出掏钱就行,愿意读啥时就读啥时。有时一读就是半宿。夜深人静,一个朦胧清凉的世界,托出一点暖暖晃动的桔红色。这就是我的小茅屋窗口闪动着的灯光。我的生活和梦幻,我的理想和追求,都是在这一豆油灯中交织、旋转、凝聚、翻腾:七十年代起,我已养成了天天练笔的习惯:或是我情思之投影.或是我心灵之闪光,或是山光水色与心影之映照,或是过往生活历程之足音.都凝于笔端,日积月累。除了写日记,还要写些片断。如肖象、行动、场面、景物描写等,见啥写啥,晚上再整理出来。数不清的夜晚,我像只陌路的鸟儿,到处乱撞。在镶着金边的玫瑰色的遐想里,在如醉如痴的梦境中。只有此时,好像才洗去我心头上的层层积尘,才恢复我心灵中的一块蓝天,一方明镜。我还给自己制定了每周写一篇散文的计划,不管是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或太或小,或长或短,务必完成。我知道,我的梦幻很可能是昙花一现,或者根本不能实现。但这虚无缥渺的“一现”或“不现”也是难能可贵的.我要为之奋斗到底,把我的一切都献给这崇高的追求中,哪怕是刻上一个小小的痕。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