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疙瘩
1992年,伯父在屋前开个小饭馆儿,老两口起早贪晚地经营,生意挺红火。一天,伯父发现有八个大学生模儿样的孩子默默地帮他收拾吃剩下的饭菜,整理桌椅。后来,伯父发现者八个孩子躲到背静的地方偷偷地吃收拾下来的剩饭剩菜。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孩子刚上大一,家里太穷,每月只寄30元的生活费。放暑假了,他们想在伯父家打工挣点儿生活费,伯父受不了这样,他把八个孩子叫到一起,语重心长的说:“从今天起你们就在我这儿吃饭,别给我干活,有功夫多念一点儿书,书念好了就是对我的回报。”此后伯父每年为他们拿出5000元,一直到他们大学毕业。
每年春节,最让伯父伯母兴奋地事,就是在灯下阅读他们资助的学生寄来的信和成绩单。不久前,伯父资助的那八个大学生还专程从北京来看望他,并赠锦旗一面。这使伯父兴奋地不得了:“好哇,能在北京工作,就能为国家做大事啦!”
伯父的小饭馆挺特殊。特殊之处是门前有一个旗杆,上面飘着国旗。饭馆后是一片葵花园,收获的葵花籽儿免费赠给念不起书的孩子交学费。按照伯父的说法,如果不资助那些穷孩子上学,他攒的钱就是躺着吃也够他和伯母吃一辈子了。他有一个“我的自白”庄重地写在饭馆儿的墙上:本人出生在一个贫困家里,从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1983年退休后当上了体户,从没 错花过一分钱,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贫困学生。为了给贫困大学生、贫困学生讨点儿学费,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我没有伟人那么伟大,我也没有雷锋那么崇高,可我认为党和人民没有白培养我。我一个小小体户能让那些穷人孩子上学,我一生没有白活。我的目标是,用我的辛勤劳动为家乡人民多讨口饭吃,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到2010年培养100—150名大学生……。这就是伯父的自白,每每读来让我感动。伯父的话我信。不管怎样脊薄的土地,葵花都能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根儿越多,吸收的营养越多;根儿扎的越深,长得越挺拔。想到这里,我想起《咱们老百姓》这首歌来:都说咱老百姓是那原上草,芳草连天有春意浓;都说咱老百姓是那无边的海,大浪淘沙托起巨轮行;谁为咱老百姓谋幸福,浩浩青史千秋万代留美名……
杨子荣,我替你慢慢诉说
一部《林海雪原》,把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形象搬上银幕。在白山黑水,在长城内外,在大江南北,一题起英雄的名字,人们便肃然起敬。一台《智取威虎山》,把侦察杨子荣的形象搬上京剧舞台,成为八大革命样板戏之一。唱红了十亿神州,唱遍了华夏大地。提起英雄杨子荣老幼皆知,有口皆碑。应该感谢作家曲波,没有他的《林海雪原》,国人永远不知道杨子荣的功绩;应该感谢革命样板戏,没有《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家乡人永远不知道英雄就在身边;杨子荣的亲属永远不知道,杨子荣就是杨宗贵;英雄的名字也永远被埋入历史的尘埃里,永远默默地承受着不白之冤……。
扬子荣的老家在山东省牟平县城关乡偶峡河村。他这辈子有兄第二人,哥哥叫杨宗福,字子禄。杨子荣排行老二,名宗贵,字子荣。兄弟俩的名字合起来是“福、贵、禄、荣”,想讨个吉利,希望家庭能够兴旺显赫。可惜,天总是难遂人愿,这名字带给杨家的幸福并不多,更多的倒是心酸。
来源:邮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