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文学网

青鸾文学网移动端

移动端

库维网络淘宝店

软件淘宝店

关东渔趣

作者:刘国林时间:2017-10-27浏览量:
导读:作者介绍:刘国林,1950年生,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1975年以来,创作地域散文1000多篇,先后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学》、《散文》、《儿童文学》、《延河》、《萌芽》、《少年文艺》、《北方文学》、《北大荒文学》、《青海湖》、《雪莲》、《四川文学》、《作品》、《青春》、《山西文学》、《厦门文学》、《黄河文学》等全国报刊发表散文作品近600篇。其中《

突然,我感到小腿正被塞进一个洞穴中。洞口不大,勉强可容下我。如果被拉进去,卡在那里可彻底没救了。管它是什么鬼,拼了吧!我气沉丹田,双手拄地,猛地一收腿,同时朝右上方一弹,来个专业式武打动作——乌龙摆尾。这时的鬼防不胜防,有一个家伙未来得及松手,被我双腿带起来甩出几米远,摔得呜咽不止。我乘机嗖地来个鲤鱼打挺,就势站起来,顺手捡起两块石头。我定了定神朝鬼望去,终于看清了,哪里是什么鬼,分明是几只狼!正支楞着耳朵,眼里闪着骇人的凶光望着我呢!狼的身旁是一座坟墓,杂草间露出一个黑洞。我终于明白了这几只狼是想把我往那里面拖呢!这时,狼已经逼上来,未等它们靠近我便将两块石头猛地甩出,当即砸倒了两个。我又低头捡石头,另外两只狼乘势扑到我身上。原来不是鬼,我还有什么可怕的?我挥拳运腿,迎头猛砸猛踢。这几个家伙比我在动物园里见到的狼要小得多,顶多能有二、三十斤。便断定这是几只未成年狼,我底气更足了。我一阵暴打,首先把一只砸落在地,另一只又被我握住俩前腿狠狠地攒在地上。我又用皮鞋猛踢丁一通发泄着怒气。这两只狼的生命力真够强的,竟然没死,爬起来呜咽地叫着,夹着尾巴夺路而逃。我刚要乘胜追击,它们已蹿至一片坟头里,踪影皆无了。我生怕它们去搬救兵,如果来了成年狼,那问题就严重了。我顾不得去取赵四虎子放在他母亲坟前的“五粮液”酒了,撒腿跑出坟地,向江崴子跑去。赵四虎子见我这么晚才回来,却没把“五粮液”酒拿回来,以为我中了邪呢。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狼!‘我遇上狼啦!”听完我断断续续地诉说,赵四虎子的虎劲儿又上来了,以为我胆儿小编故事骗他,立即要带我回去看个究竟。我俩在他母亲的坟前把那瓶“五粮液”酒拿回来了,但却没见到一只狼。赵四虎子不是好眼神地望着我,好像说:“孬种,算不得男子汉!”    .

第二天,为了证实我确实没有撒谎,我又领赵四虎子来到江崴子边的那片坟地。白天和夜晚的景致相差竟如此之大,我难以判断昨晚的方位了。找了好半晌,才找到那个新坟,指着眼前的女尸说:“就是她,吓得我半死!”赵四虎子走过去一看,见是村里三天前死去的一个八岁的小丫头。本来是埋在土里的,却被狼扒了出来,  已面目全非,确实够吓人的。又找了一会儿,果然找到了那个坟边的洞穴。赵四虎子这才信以为真,便推测:  “昨夜那几只狼正在扒那个女孩的尸体;恰巧被你撞上了。你被吓昏后,它们以为你死了,便想把你也拽进洞去,看来你没撒谎……”说到这里,他一拍我的肩膀:“老弟,虎子哥错怪你了。我话附前言,照样奖励你一瓶‘五粮液’,回去就兑现!”

鱼道

人有人道,狼有狼道,鱼有鱼道。何谓鱼道?就是鱼的生存之道。鱼是水族中的一分子,在弱肉强食的水族里,鱼儿为了生存,演绎出我行我素的谋生手段,令人啧舌。细品,方知这就是鱼道,这就是令人类不得不佩服的鱼道。

大马哈鱼是鲑鱼的一种,鱼体长而侧扁,喙端突出,形似鸟喙。口大,内生尖锐的齿,是凶猛的食肉鱼类。它生在河里,长在海中,主要栖息在北半球的大洋中,以鄂霍次克海、白令海等海区最多。它们在海里生活4年之后,到每年八九月间便成群结队地从外海游向近海,进入江河,涉途几千里,溯河而上,回到出生地。大马哈鱼的“大”,不是大小的“大”,而是音译,来自赫哲语。因此,只有“大马哈鱼”,而没有“小马哈鱼”。

相传,唐王东征时来到黑龙江边,正逢白露时节,被敌军围困,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正当唐王一筹莫展之时,一大臣奏道:“黑龙江里的鱼儿颇多,何不借鱼救饥?”唐王闻之大喜,立即传令三军人马以黑龙江中的鱼儿为食,度过了难关。马原来是不吃鱼的,自此马却开始吃鱼了,但也只是吃鲑鱼。

许多年后,又是白露时节,一个叫什尔大如的部落首领所率人马被敌军追到黑龙江边断了粮草,十分危机。此时的一谋士向什尔大如献策:“何不仿照唐王东征时,用黑龙江的鱼儿解燃眉之急?”部落首领认为言之有理,便令部落老小皆到江边用木杈叉鱼,得以饱腹。什尔大如得救,便率部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定居下来,这个部落的后人,便是今天的赫哲人。所以每年白露前后,便有大批的鲑鱼来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赫哲人称其为“达乌依玛哈”,后经演变,就把鲑鱼叫“大马哈鱼”了。

大马哈鱼入江后便停止摄食,昼夜前行,寻找最理想的产卵场所。产卵前,雌鱼用腹部和尾鳍清除河底淤泥和杂草,拨动细沙砾石,建筑一个圆形的产卵床,然后再寻雄鱼交配产卵。自此以后,雌鱼迅速地离开卵床,迴游到深江大海。爱子如命的雄鱼却废寝忘食地、日夜警惕地守卫着卵穴,不许它物接近,直至精疲力竭。大马哈鱼的卵孵成幼苗,约需90天时间,这时雄鱼只剩下几根枯骨了,被江水冲到岸边,成了鸟兽的美食。

有资料记载,大马哈鱼穿越大洋,返回到自己出生地产卵,其大部分旅程依靠太阳的位置、海流以及依靠它的磁觉,最后到达江河时,它能根据河水的气味“回忆”起自己的出生地的。

在一个不太大的水泡子里,曾生存着鲤鱼、鲶鱼、黑鱼、狗鱼和泥鳅鱼。随着天气越来越干旱,泡子的水面渐渐缩小,没过几天,底部周围的淤泥已经露出来了。越来越浅的水面,让鱼儿们感到了危机。它们开始为水而战,先是异类相争,后是同类相残。但是,它们最大的敌人却是干旱。先是需水量最大的鲤鱼放挺了,然后是狗鱼、黑鱼。它们围着黑乎乎的泥坑撕打挣扎,最终却也无奈地干渴而死。接下来轮到大嘴鲶鱼了。它们在粘稠的泥浆里静静蛰伏,往日的凶残已经荡然无存,干旱带来的死亡威胁让它们软弱到连浮到嘴边的泥鳅鱼都无暇顾及。没有多久,鲶鱼和其它的鱼儿一样,随着泡子里的泥土一起,一点点地变得干硬了,残酷的干旱夺走泡子里的所有生命。直到有一天大雨来临,泡子里才又蓄满了水。

可就在这刚蓄满水的泡子里,我竟然再次发现了泥鳅鱼的踪影,真可谓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它们是怎么逃过这场旱劫呢?后来我仔细地观察,终于揭开了泥鳅鱼不死之谜。原来它们预感到干旱到来时,泡子里的所有泥鳅便开始聚集在一起,然后尽最大的努力钻向淤泥的深处。随着外面的酷热越来越近,它们也越钻越深。就在外面的鱼儿一个个被日晒成鱼干时,在泡子底部淤泥的深处里,一场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却开始上演:每两条泥鳅鱼都会自然而然地分成一组,它们嘴对着嘴,其中一条泥鳅鱼,会主动把自己的唾液吐到另一条泥鳅鱼的嘴里,直到它奉献出所有的津液干枯而死,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幸存下来的泥鳅鱼,又会面临干渴的威胁,而它们马上就会与身边的同伴儿重新结成对子,继续把有限的唾液传递给另一些生命。就这样,它们以口相待,以有限的唾液滋养润泽身边的同伴。

来源:邮件投稿